關注壓力性損傷,守護肌膚健康
壓瘡,也稱為壓力性損傷,是一種常見但常被忽視的健康問題,主要發(fā)生在長期承受壓力的身體部位,尤其是骨突處。常見于老年人、長期臥床者以及殘障人士等行動障礙的人群中。由于其發(fā)病隱匿、進展緩慢,壓瘡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加重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2024年11月21日是第12個“世界壓瘡預防日”,主題是“皮膚安康,即刻守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壓瘡,學習壓瘡預防和護理知識。
一、什么是壓瘡
壓瘡是發(fā)生在皮膚和(或)皮下軟組織局限性損傷,通常位于骨隆突處或與醫(yī)療器械或其他器械有關,表現(xiàn)為完整的皮膚或開放性潰瘍,可能會伴疼痛感,由強烈的和(或)長期壓力或壓力聯(lián)合剪切力導致。
二、壓瘡的分期及表現(xiàn)
1期壓力性損傷:局部皮膚完好,出現(xiàn)壓之不變白的紅斑,深色皮膚可能表現(xiàn)為感覺、皮溫、硬度改變。此期皮膚完整,紅斑指壓不變白是關鍵特征。
2期壓力性損傷:部分皮層缺失,真皮層暴露,傷口床呈粉紅色或紅色、濕潤,或有完整/破損的漿液性水泡,脂肪及深部組織未暴露。特點為部分皮層破損,存在漿液性水泡且無腐肉和瘀傷。
3期壓力性損傷:全皮層缺失,可見脂肪、肉芽組織和邊緣內卷,有腐肉和/或焦痂,可能出現(xiàn)潛行或竇道。表現(xiàn)為全皮層缺損,可見皮下脂肪,可能有腐肉,無肌肉、肌腱、骨外露,可有竇道或潛行。
4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可直接觸及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或骨頭,有腐肉或焦痂,常出現(xiàn)邊緣內卷、竇道和/或潛行。特征是全皮層缺損,肌肉、肌腱、骨外露,可能有腐肉及竇道或潛行。
不可分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傷口床被腐肉和/或焦痂掩蓋,無法判斷組織缺失程度。關鍵在于腐肉或焦痂完全覆蓋創(chuàng)面,難以確定實際深度。
深部組織損傷期:完整或破損的局部皮膚出現(xiàn)持續(xù)指壓不變白的深紅色、栗色或紫色,表皮分離呈現(xiàn)黑色傷口床或充血水泡,疼痛和溫度變化常先于顏色改變。特點為皮膚完整但局部呈紫色或栗色,可能有充血水泡。
三、壓瘡的預防措施
1. 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1次,采取30°側臥位可有效減壓,長期臥床患者可使用減壓床墊、氣墊床等輔助工具,分散壓力。
2.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清洗、勤更換,每日用溫水擦拭皮膚,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及時更換潮濕衣物和床單。
3. 營養(yǎng)支持:保證患者攝入充足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皮膚抵抗力。
4. 避免局部受壓:為患者擺放正確體位,使用減壓敷料保護骨隆突處,如足跟、骶尾部、肘部等。
5. 健康教育:鼓勵患者自主在床上和座位上變換體位,指導患者及家屬認識壓瘡危害和預防方法,提高防范意識。
四、壓瘡的治療與護理
1. 根據(jù)分期選擇合適敷料
1期:關鍵在于減壓,可不使用敷料。
2期:干凈傷口可用水膠體敷料,提供微濕環(huán)境促進修復;滲出傷口用泡沫敷料吸收滲液并促進表皮修復;水泡直徑>1cm可抽出液體后按上述方法選擇敷料。
3/4期:無感染淺3期可用水膠體敷料;滲出性3期用泡沫敷料;有腐肉用親水纖維、藻酸鹽、水凝膠自溶性清創(chuàng);有潛行或竇道選擇填充和引流敷料;有感染用銀離子敷料。
不可分期:評估后若需去除壞死組織和焦痂,方法同前;足跟穩(wěn)定型焦痂可保留。
深部組織損傷期:密切觀察,出現(xiàn)水泡、焦痂按前面方法處理。
2. 控制感染: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定期對傷口進行清潔和消毒。
3. 加強營養(yǎng)支持: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營養(yǎng)計劃,促進傷口愈合。
4. 心理護理: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給予安慰和鼓勵,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壓瘡預防勝于治療。在世界壓瘡預防日,讓我們共同行動,關注壓瘡問題,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減輕他們的痛苦,提高活質量。
供稿:腫瘤外科一(胃腸)肛腸病區(qū) 袁桂琴/魏榮華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上一篇:基層骨干全科醫(yī)師培訓學習心得 2024/11/22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