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應對常見皮膚 不良反應的策略
一、口罩引起接觸性皮炎
口罩是阻斷疫情的重要武器,當下疫情尚未控制,口罩還需繼續(xù),一些人會對口罩過敏就不足為奇了。更不要提某些無良商家的“三無”口罩。
戴口罩引起的皮炎在皮膚科叫接觸性皮炎。
口罩區(qū)域出現(xiàn)的紅斑、丘疹
接觸性皮炎分為兩種機制:
1.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對口罩制作中的材質(zhì)過敏,只在極少數(shù)人發(fā)生,不僅發(fā)紅,還明顯發(fā)癢;
2.刺激性皮炎:一種是皮膚屏障本身就有問題,在口罩捂蓋下潮濕溫熱“捂到起了”出現(xiàn)皮膚刺激;另一種是不合格的口罩不僅可以致敏,也可以刺激不管哪種發(fā)病機制,都可以按如下處理:
1、不接觸:
首先,你需要的是火眼金睛,識別那些“三無產(chǎn)品”,如果很不幸,你對正規(guī)口罩也會過敏,那就只有更換其它材質(zhì)的口罩。
2、治療:
如果只是局部出現(xiàn)了輕度的紅斑、瘙癢或刺痛,可以在家自行處理。
▲ 清水清潔皮膚,記住清水,千萬不要用酒精刺激,更不要用洗面奶等;
▲ 做好保護皮膚的第一基本要素——保濕霜;
▲ 如果出現(xiàn)了水皰、糜爛,可以自行在家用三到四層紗布+冷白開濕敷,每天 3 次,每次 20 分鐘左右;
▲ 如果很癢,可以到藥店買氯雷他定片每天一片,或撲爾敏睡前服一粒;
▲ 如果未見好轉(zhuǎn),或者出現(xiàn)全身癥狀,那你就只有看門診了,我們皮膚科天天有人上班哈!也會過敏,那就只有更換其它材質(zhì)的口罩。
不合格“CM朝美”口罩 不合格“勇博士”口罩
二、口罩、眼罩或帽子引起的壓痕、壓傷
口罩、眼罩或帽子長時間佩戴對皮膚的壓力、摩擦和潮濕會對皮膚產(chǎn)生各種影響。
常見的因為戴防護用具的引起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方法如下:
作為醫(yī)療戰(zhàn)線的同行,給出如下溫馨建議:
1. 首先可以在戴防護用品前涂抹比較清爽的保濕乳或保濕凝膠,如含有透明質(zhì)酸等成分與皮膚親和度好,有一定舒緩作用,減輕皮膚與口罩、帽子和護目鏡的摩擦。
2.然后在皮膚較薄的部位貼上新型減壓泡沫敷料后再佩戴防護用具,每 30 分鐘可在不影響防護效果下微微松動一下調(diào)整防護用品的位置。
3. 輕微的壓痕,不戴口罩會自行消退,無需特別處理,注意口罩兩邊的帶子不要太緊。
4.揭下口罩清水清潔后,潮紅腫脹的面部,可以冷白開紗布每2~3小時冷敷一次,減輕紅腫,冷敷后涂搽上述保濕劑,盡量免熱水、酒精或其他刺激。
5.如果紅腫比較嚴重或有皮膚破損,為避免感染,可以 1:9 的碘伏做冷敷,一天 3 次,每次 15~20 分鐘,外涂紫草油;蛴脛(chuàng)可貼保護創(chuàng)面。未破損的皮膚可繼續(xù)涂搽保濕乳。
三、長時間佩戴口罩引起皮膚干燥
口罩使口鼻呼出來的水分不能及時蒸發(fā),皮膚表面一直潮濕溫熱,會導致角質(zhì)層腫脹,細胞屏障受損,皮膚鎖不住水,所以需注意涂抹保濕霜和唇膏。
四、長時間佩戴口罩可能加重面部皮膚病
1.癥狀輕些的,紅色的痘痘外用抗生素如克林霉素凝膠/夫西地酸乳膏;
2. 黑頭白頭選過氧化苯甲酰乳膏/維A酸類乳膏(晚上一次);
長時間佩戴口罩可能會加重面部各種炎癥
1.首先是盡可能躲在家里不出門就不戴口罩。實在要戴也盡量縮短時間。也可以在口罩中加一兩層紗布間隔一下。
2.外出回家清水毛巾清潔皮膚后,更要注意涂上配方簡潔的稍偏輕薄一點的保濕霜。
3.如果潮紅腫脹有加重的話,原來門診開的藥繼續(xù)吃繼續(xù)擦。
五、戴手套導致的皮膚問題
許多醫(yī)護人員在工作中經(jīng)常戴手套的話,發(fā)汗得不到排除,會把手捂著不通風透氣,久了手會起泡,甚至脫皮,指頭上都褪皮起泡,手套皮炎或過敏,手上容易起濕疹。
常見因為戴防護手套引起的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如下:
1.最好是在相對安全環(huán)境里不要戴這種密封不透氣的手套,脫離潮濕環(huán)境。
2. 但一線醫(yī)學操作又必須戴,在戴手套前先少少地抹一點護手霜,然后在橡膠手套里戴一雙薄薄的露指棉手套,盡量吸汗保持手部干燥。
3.脫下手套,清水手部清潔后涂抹保濕霜,保持手部干燥。注意千萬不要去撕皮,讓其自然脫落,否則會加重皮膚受損。
供稿:醫(yī)學美容科 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