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00后”姑娘 跨越國界傳遞“生命火種”!——青大附院首例涉外捐獻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近日,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科采集室內(nèi),一場跨越國界的生命接力溫暖上演。24歲的筱筱(化名)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她的這份無私奉獻,將為異國一名患兒帶去生的希望。
筱筱在愛心公益的道路上,有著非凡的勇氣與擔當。2020年,大二的她作為青年志愿者,在一次獻血活動中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能夠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后,毅然簽訂了入庫志愿者同意書,申請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爱敃r就想著,自己的一點付出,說不定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筱筱回憶起當初的決定,眼神中滿是堅定。
命運的紅線悄然牽起。2024年11月初,筱筱接到青海省紅十字會的通知,告知她與一名遠在蒙古國的患兒配型成功,詢問她是否愿意捐獻。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她無比激動,畢竟這是一件概率很小的事情。當她得知對方是個小朋友之后,捐獻的決心便愈發(fā)堅定。讓筱筱欣慰的是,她的決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一開始家人也很擔心,后來通過詢問家中學醫(yī)的姐姐,了解到造血干細胞采集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之后,家人就很支持,這也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斌泱阏f。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積極配合醫(yī)院進行各項檢查和準備工作。盡管捐獻前的準備過程較為繁瑣,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身體檢查和藥物注射,但她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一心只想盡快幫助這位異國患兒重獲健康。“小小的你嫩芽還未舒展,怎么能一直被困在醫(yī)院消毒水的味道里和身體的一個針孔里呢,幸運的是,過幾天就可以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了,希望活躍在我身體里的一份子能帶給你新的活力……”筱筱在給患兒的手寫信里這樣寫到。
采集當天,我省第77例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青大附院首例非親緣造血干細胞采集者宋澤民也來到科室為陳某加油打氣,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身體還好么?有沒有什么不舒服?”“別害怕,你看我捐獻結(jié)束到現(xiàn)在還胖了好多呢”宋澤民細聲安慰。
隨后,筱筱在家人和閨蜜的陪伴中,在醫(y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開始了造血干細胞采集。她靜靜地躺在采集床上,身旁是正在循環(huán)往復(fù)運轉(zhuǎn)的血細胞分離機,一個循環(huán),兩個循環(huán)、三個循環(huán)……手臂靜脈抽血、回輸,通過細胞分離技術(shù),分離采集出造血干細胞。整個采集過程持續(xù)了三個半小時。當看到自己的造血干細胞緩緩流入采集袋,她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份生命的禮物將由專人以最快速度送往患者所在醫(yī)院,回輸回患者體內(nèi)!跋M@份帶著我祝福的‘生命種子’,讓他(她)早日康復(fù)! 她說。
至此,筱筱成為青海省第四例涉外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海北州涉外捐獻的第一人,同時也是全國第19320位、全國第2位為蒙古國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這也是青大附院血液科開展的首例涉外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
據(jù)了解,捐獻造血干細胞是救助白血病患者的主要途徑。由于人類基因的復(fù)雜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能夠滿足本國或本地區(qū)患者全部的造血干細胞移植配型需求,因此開展國際間的相互援助是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筱筱的成功捐獻,承載著生命與希望,跨越千山萬水,為那名異國患兒帶來了希望,為中蒙兩國人民架起友誼的橋梁。
愛,沒有國界,不分種族。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英雄,這位“00”后姑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播撒著愛與希望,激勵著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行列,共同搭建起一座座連接生命的橋梁,幫助更多血液病患者重獲新生,傳遞生命的溫暖與力量。
供稿:宣傳部 雷延暉
攝影:宣傳部 黃錦匯\苗玥瑩
- 上一篇: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 促進骨骼健康 2025/1/21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