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脊柱側彎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出生于西藏自治區(qū)江達縣的藏族小姑娘卓瑪(化名),2歲時便發(fā)現左側背部有一小隆起,后來隨年齡增大,背部隆起也越來越大,父親帶著小卓瑪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所有醫(yī)院,都說沒有辦法治療。
今年已經7歲的小卓瑪,背部的畸形越來越嚴重,小卓瑪的父親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孩子他不愿放棄,一直四處求醫(yī)。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本村一位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脊柱外科沈生軍醫(yī)生做了脊柱手術的患者處(這位患者先后在外地做過多次手術均沒有治愈,最終在我院脊柱科成功的完成了手術)打聽到這位醫(yī)生技術過硬,隨后聯系了沈生軍醫(yī)生。沈生軍醫(yī)生通過微信看了片子和孩子,診斷為脊柱側彎畸形,可以進行手術矯正。聽完這個消息后,小卓瑪一家人別提有多高興。
2020年11月,小卓瑪和父親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脊柱外科找到了沈生軍教授,沈生軍教授親自安排小卓瑪住院。由于語言不通無法進行交流,沈生軍教授聯系了社會工作部主任戴麗霞,派來了一位懂西藏藏語的志愿者,解決了語言交流的問題。從小卓瑪住院的那天開始,脊柱外科的醫(yī)護人員就非常的關心她,包括她的生活、飲食習慣、術前的檢查。小卓瑪特別聰明、可愛,非常配合術前牽引治療。
小卓瑪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爸爸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媽媽也患有高血壓、肺結核,哥哥患有肺結核,唯一的家庭收入來源便是挖蟲草,家里面這些年也基本沒有存款,這次的治療費用需10萬元左右,這對家境原本就不好的小卓瑪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他的父親還是帶著女兒,帶著家里唯一部手機和從鄉(xiāng)親們那里東拼西湊的4萬元錢,走出了村子,來到醫(yī)院。
沈生軍教授了解到患者家庭非常困難后,便安慰小卓瑪的父親,不要著急,先治療,治療費用的問題他來想辦法解決。隨后就著手聯系了幾家基金會,最終玉樹州熱哇慈善會了解情況后決定資助小卓瑪的治療費用,為小卓瑪申請了【關愛藏娃】救助項目。此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以往按照玉樹州熱哇慈善會【關愛藏娃】救助申請項目規(guī)定,患者需先行醫(yī)保報銷,而后熱哇慈善會資助患者需自費的部分費用,可是小卓瑪的情況特殊無法按照該流程報銷醫(yī)療費用。沈生軍教授又多次聯系熱哇慈善會,詳細說明了患兒的病情,家庭經濟情況以及治療費用情況,“不能因為沒有錢而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后來經過多次的積極溝通,熱哇慈善會的負責人親自來到醫(yī)院了解患者情況并與江達縣醫(yī)保局取得了聯系,了解患者醫(yī)保報銷的情況后表示,“醫(yī)院先行治療,費用他們將一力承擔,患兒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這也是他們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所在”。
沈生軍教授治療小組根據該患兒的年齡較小,患兒僅7歲,脊柱仍具有較大的生長潛能的特點,決定進行脊柱后路生長棒置入矯形內固定術,生長棒技術除了矯正或控制畸形外,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影響小。治療組對患兒做了認真的術前準備工作,對手術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做了詳細的分析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預案,并且和麻醉師就患兒的麻醉及術后的鎮(zhèn)痛進行了詳細溝通。最終手術順利完成。
這次治療組采用標準的生長棒植入技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發(fā)生自發(fā)融合的概率小,術中、術后沒有出現脊髓損傷等災難性的并發(fā)癥;純和庥^即可得到理想的矯正,身高增高了6CM。手術前后護士長孫晴副主任護師帶領護理組,把對患兒的關懷作為一切護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由于小卓瑪年齡小,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感到陌生和害怕,為了使患者更好的熟悉環(huán)境,能夠全身心的投入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努力和患兒打成一片,陪患兒娛樂、玩耍,悉心照顧患者,為患兒穿衣、梳頭,細心指導患兒進行術后康復鍛煉,為患兒進行生活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觀察、治療一體化的護理服務,以及心理護理,減輕患兒的心理壓力,促進患兒康復。
小卓瑪平安出院了,父親激動的流出了眼淚,對我們深深的鞠了一躬,雖然小卓瑪的父親沒有華麗的語言表達,但他卻用最真實的方式表達了內心對所有醫(yī)護人員的感恩之心。正如特魯多醫(yī)生的墓志銘所著:“有時,去治愈;經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播下一顆種子,收獲一片生機;獻出一片愛心,托起一份希望。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愛心沒有大小,我們將會繼續(xù)盡自己所能,幫助這些孩子,為脊柱側彎的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供稿:脊柱外科 沈生軍
- 上一篇: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第三批對口支援班瑪縣人民醫(yī)院醫(yī)療隊順利抵達果 2021/1/12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